新澳门新葡萄娱乐(集团)有限公司-环球百科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

“中国农民丰收节”彰显三农重要性

来源:人民网时间:2018年06月25日

国务院近日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从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期望通过这个节日,不仅让农民多了一个庆丰收的机会,也有助引导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

许多农耕民族都有庆祝丰收的节日,所以人们首先将“中国农民丰收节”视为一个庆祝丰收的节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如果出现粮食歉收,还要不要庆祝丰收节?发言人回答说,中国一个地方歉收不意味着全国歉收,不影响全国性的“丰收节”。的确,在新时代条件下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具有鲜明的导向和象征意义。

首先,传统的丰收节往往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区的种植结构不同,作物生长周期不同,因而节日的时间也不同,比如流行于拉萨、日喀则和山南等地的旺果节,各地时间都略有不同。在国家层面上设立的节日,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地区的农事活动,不仅自然灾害和歉收不会影响国家层面的丰收节,而且在丰收节的时候,不同地区的农作物也会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也不可能在同一个时间进入收获季节。

其次,丰收节带有明显的农耕文明特征,遵循着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随着工业化对农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种自然规律正在被打破,反季节种植变得越来越普遍,特别是温室的普及改变了作物的生长季节,隆冬、初春和炎夏都可能成为收获的季节。对于大田作物,秋季仍然是收获的季节,但是对于许多特色种植,秋天已经不是收获的季节。

再次,丰收包含了比以前更丰富的内容。丰收不仅仅是要收获足够的农产品,更重要的是转换成现金收入,越来越多的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不是为了自己食用,而是要满足市场需求,他们不仅期盼有个好收成,更关心能卖个好价钱。仅有农田里的硕果累累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农产品都能卖出去,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直到春节前,许多农民仍然担心他们的产品卖不出去。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国家层面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就不像传统的丰收节只是为了庆祝丰收,而是具有更深刻的含义。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农业和农民。尽管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社会各界对农业的了解和重视仍然不够。这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远离农业,对每天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是如何生产的了解不多,因此对农业和食物缺乏足够的尊重。还表现为农民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农民往往被看做缺少知识、整体落后的人群,不少农民也因为收入低,而缺少做农民的自豪感,很多农民人生的一大目标,就是让自己的后代不再做农民。引导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农业和农村,更多地关注农业和农村,是“中国农民丰收节”所要承担的功能之一。

在农耕社会中,农业是与自然高度契合的,春种、夏长、秋收、冬藏都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遵循,丰收节也作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丰收节不仅是对丰收的庆祝,也是对大自然的感谢。农耕文明对自然的尊重,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农耕时代的丰收节,特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质。

工业化进入农业领域后,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节约了劳动力,大大缩短了种植和收割的时间,但是机械化也逐渐改变了农作物的特性,那些适合机械种植和收割的作物被保留下来,不适合的作物则被淘汰,这导致了农业多样性的减少。又如大量地膜和温室的使用改变了作物的生长季节,增加了农产品供给,但由此导致了塑料的大量使用和环境污染,以及对土壤的潜在威胁。中国农业快速增长过程中,内在的危机也在逐渐积累,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需要更加深刻地反思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中潜在的问题。

许多节日的设立是为了解决现实的问题,如设立植树节是为了推动植树造林,设立世界环境日是为了推动全球更加关注环境问题,设立防止荒漠化日是为了采取措施防止荒漠化。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应当成为推动全社会更加关注三农问题,为三农发展凝聚广泛共识、采取有效行动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