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处一块巨大的电子屏上,每15秒一次更新着今日交易人次、累计交易额、畅销商品榜等信息。往里走,每个摊位上都装着一块小电子屏,除了商户信息和售卖商品价格外,还能告诉你菜品的来源和抽检结果……这是改造后的小木桥农贸市场给市民买菜带来的新体验。作为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的农贸市场改造,目前已接近尾声。顺应“互联网+”新模式,今年无锡市在农贸市场改造中融入了各种黑科技,让“小菜场”拥有了“大智慧”。
【看现场】
一块电子屏,“数读”整个菜市场
一个个独立式全透明隔断摊位、统一的白色瓷砖、不锈钢条状吊顶、一排排明亮的节能灯……上个月刚刚改造好的小木桥农贸市场,不仅“颜值高”,而且很“聪明”。进口处设置了触摸显示屏,点击各个功能区,你可以查询当天菜价、追溯食品来源、了解商户信息,甚至于市场里的食品是否安全,也可以从屏幕上“检测公示”一栏获悉相关信息。
更神奇的是对面墙上悬挂的那块菜场大数据屏。记者通过研究电子显示屏上面的数据,了解到不少信息:12月11日上午8时42分,交易人次为1319人次,共交易了1209笔,交易金额24558元,占比超过一半的蔬菜区销售中,最畅销的是青菜。市民只需通过电子屏,就能“数读”整个市场的情况。
“电子屏上的大数据,来源于每个摊位的电子溯源秤的数据汇总。”小木桥农贸市场经理阮伟林介绍,溯源秤由市场统一调试好数据、设定密码后分发给各个摊位,避免了以往菜贩在秤上动手脚从而缺斤少两的弊端。溯源秤打出小票后会立即将数据传输到后台电脑和大数据屏上,数据完全公开透明。且小票上有二维码,市民扫码可以获取商品的进货渠道、产地信息等。
今年7月完成改造的钱桥农贸市场,同样随处可见电子屏。尤其是活禽区的自助售卖系统:每一只活禽的单价、估重都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看中哪只,点击显示屏上的对应编号,通过对讲机和商家沟通,生成订单,扫码支付,整个交易过程不超过两分钟。“按照系统设置,每天格子间都会清扫、消毒,而且这种封闭式小格子可以防止活禽之间的病毒交叉感染。”大别山土鸡老板刘女士介绍。
【听声音】
买菜的放心了,卖菜的开心了
“现在来农贸市场买菜就像逛超市,我们买得明白,吃得也放心。”钱桥农贸市场运营半年,市民纷纷点赞新变化。“以前只有去超市买菜才有购物小票,没想到现在农贸市场也有了。”正在买菜的朱女士表示,不管买啥,过秤时都可以清楚看到菜的价格、重量、花费等详细信息;不管在哪个摊位买,都可以通过屏幕看到商户的营业执照、商户信息,感觉很棒。
很多新装亮相的农贸市场,市民最多的评价是“就像超市”。“查一查门口的电子屏,就能知道菜有没有买贵;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知道农药残留是不是超标。”住在小木桥附近的吴老伯说:“溯源是一种保障,让我们买菜放心!”
对于经营户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则是客人多了、生意也多了。“生意额比以前多一倍,在这样的市场里经营,我们商户也开心。”小木桥农贸市场的肉类经营户陈胜平高兴地说,以前上午10时多就没什么顾客了,一直要到下午3时以后市场里才会再热闹起来,可现在从早到晚人流基本不停。钱桥农贸市场一位姓王的经营户告诉记者,改造后的市场吸引力大增,“除了附近的居民外,就连洛社、藕塘的人都会来这里买菜。”而且农贸市场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在农贸市场里,年龄层次下降了10—15岁。
“大数据”的加持也让经营户赞赏有加。“现在不用手工记账了,溯源秤会自动根据每天的交易情况生成销售台账。”在小木桥农贸市场经营水产、海鲜的徐婷婷说,“这让我们对每天货品的售卖情况了如指掌,有助于按照市场需求来调整进货品种。”
【问未来】
从改造到新建,全面打造“智慧农贸”
“电子支付、食品追溯、智慧管理、大数据监测,这些都是今年我市农贸市场改造中对‘智慧农贸’的尝试。”市商务局市场处处长张保林介绍。今年,我市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改造提升市区农贸市场10家。目前有8家已经完成改造投入使用,另有2家正在收尾中,12月下旬开业。“70%的农贸市场在改造中融入了‘智慧化’的元素。”
经过智慧化改造的农贸市场,无论是供应流通,还是交易消费等环节,都汇总在一个完整的肉菜追溯系统里,相关数据实时公布,并同步传输至商务、市场监督等监管部门,让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层层追踪”的有机整体,也让市民买得更放心,吃得更安心。
“智慧农贸”会是今后我市农贸市场改造的一个方向。据了解,《2020—2022年无锡市市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与管理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稿中,就提到“要推广科技创新和应用,探索智慧市场建设”。与此同时,正在拟定的“无锡市市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提升项目验收办法”更是把“智慧农贸”列入其中。
“对于新建的农贸市场,我们也将通过引入智能化设施设备,在计量、交易、支付、监测、配送等各个环节实现智慧管理和服务模式。”张保林介绍,今年新建、明年年初开业的方庙、和畅等农贸市场已在“智慧农贸”上走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