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澳门新葡萄娱乐(集团)有限公司-环球百科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

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

来源:山西日报时间:2017年11月07日

习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并就山西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各级干部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做好山西“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行动指南和有力武器,对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乃至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就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就山西而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是“四化同步”中最突出的问题。农业发展土地规模小、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少、就业难等一系列矛盾,导致了一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农民生活相对贫困、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农业发展受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村健康平稳,业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而现实的紧迫问题。

诚然,山西是农业小省。就全国来说,我们农业总量小;就省内来说,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比例较低。但是,山西又是农业人口大省,农民人口比例占到43.79%。“三农”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乎1600多万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三农”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的政治素质,把钻农业、懂农业作为基本的业务素质,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紧紧地拿在手上,真正地落实在行动上。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习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系统地阐述了山西特殊的地理环境、山西农业的独特传统和发展的优势,科学指明了山西农业的战略定位和方向路径,指出要扬长避短,突出“特”字,培育打造知名度高、消费者广泛认可的特色农业和食品品牌。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山西农业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正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点和立足点,也是我们农业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出路。

立足山西地理环境优势。山西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和台地应有尽有;山西区域性气候类型差异较大,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独特多样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山西一方面很难成为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地;另一方面则对发展品种独特、品质优良的小杂粮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我们就是要立足独特优势,扬长避短,准确定位,大力建设和发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效应,变地理优势为规模优势,实现“小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迈进。

着力打造驰名特色品牌。山西的谷子、杂豆、莜麦等小杂粮,苹果、红枣、核桃等干水果,产量大、品质好,深受欢迎,但像“平遥牛肉”“宁化府陈醋”“沁州黄小米”那样市场知名度高、消费者广泛认可、驰名海内外的品牌并不多。增强品牌意识,积极培育打造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用品牌战领市场、引领生产是山西特色农业做好做活做出成效的必由之路和当务之急。省农业厅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山西功能农产品品牌建设活动,评选推出20个功能农产品品牌并向社会公布,对山西农特产品打造驰名品牌将会产生积极的意义。今年重点培育的运城苹果、太行小米、吕梁红枣、晋南黄牛等区域公共品牌,将会起到典型引领的作用。同时,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力争到2020年,全省“三品一标”产地面积达到2450万亩以上,“三品”产品达到2000个,地理标志产品159个,创设国家级“三品”示范基地10个。

下决心走有机旱作农业路子。一方面,山西少雨缺水,迫使我们不得不搞旱作农业;另一方面,山西大部分山区工业不发达,环境污染较轻,生态优势明显,有利于发展有机绿色作物;第三个方面,食品安全危机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必然需求,给我们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带来新的机遇,走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省政府应尽快研究制定我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规划,坚持有机旱作农业与标准化相结合,与现代农机农艺相结合,进一步创新有机旱作农业技术路径,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分区域、分作物,筛选一批抗旱节水品种,集成推广渗水地膜、少耕穴灌聚肥节水、深耕深松涵养水分保墒等旱作农业技术,加快普及抗旱耕作的各类专用农机产品,完善膜下滴灌、微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设施,推进先进技术与设备、设施的组装配套。同时,尽快出台有机旱作节水农业的鼓励政策,集中打造以长治为代表的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以点带面,实现整体推进,把山西有机旱作农业打造成全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民问题,历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收入更是农民问题的焦点。小康社会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乡说了算,老乡的收入是不是多了,口袋里的钱是不是厚了,这才是衡量小康社会的主要标准。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老乡小康不小康,关键看收入”,强调“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习总书记的讲话,抓住了全面达小康的主要矛盾,抓住了“三农”工作的主要矛盾。

2006年起,我国取消了农业税,并且从财政中拿出一笔钱来支付农村基层的财政开支,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农民相对贫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除了的。就山西而言,从2000年以来,我省农民收入实现“十七连增”,从2011年起连续六年实现了农民收入高于GDP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的“两个高于”目标,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0年的2.95∶1缩小至2016年的2.71∶1。但是,农民收入依然较大地低于市民收入、山西农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比存在较大差距仍然是一个尖锐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研究和探索农民增收的渠道和途径。针对目前山西实际情况,习总书记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村经济、增强农民工务工技能、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拓展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等六大途径,并着重强调要探索能有效利用农村资源而增加农民收入的好路子。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积极探索,深挖潜力,拓宽渠道,切实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我省农业部门的研究论证,应从五个方面着手,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增强农民务工技能,增加工资性收入;盘活农村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创新农产品销售方式,搞好产销衔接,降低销售成本,增加销售收入。特别是要注重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尽快出台我省促进乡村旅游和城郊农业发展的规划,制定支持城郊农业的政策意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创建100家标准化“农家乐”,拓展经营性收入来源。

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习总书记明确告诉我们,将来不管城镇化水平达到多么高的程度,仍然会有几亿人生活在农村。正如到2020年不能让一个人在奔小康的大道上掉队一样,我们也不能让生活在农村的父老乡亲特别是我们年迈的父母、幼稚的子女活得不体面、不卫生、不健康。我们要从习总书记最关注的、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农村环境脏乱差入手,抓好习总书记予以肯定的“人员队伍、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处理、村容整饰、长效管理机制”五个全覆盖的落实,通过抓投入、抓调度、抓宣传、抓督导、抓典型示范,扎实有效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美丽宜居乡村、农民的幸福家园。